首页
学院概况
科学研究
学团工作
实验中心
党群工作
学科竞赛
 
 
 浮动测试
 2023新版
 2022旧版
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团工作
专业认证
实验中心
教学资源
招生就业
诚聘英才
招贤纳士
 教学科研
 通知公告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2024新版
 专业认证
 浮动窗口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2022旧版  招贤纳士
招贤纳士  

一.学校简介

滨州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北镇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举办专科教育,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滨州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31.3万㎡,校舍建筑面积72.2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92.5万册,电子图书121.5万册。设有19个二级学院、3个直属科研机构,拥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59个本科专业、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135人,其中博士353人,高级职称4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泰山学者、省突出贡献专家、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牢牢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顶天(对接航空业)立地(对接区域)”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卓越发展,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重要成绩,连续3年在省属本科高校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领导班子连续5年被省委组织部考核为“优秀”等次,学校事业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前列。

2017年,学校成功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2019年,学校申硕工作经过汇报答辩、顺利进入山东省教育厅重点支持范围;2020年,学校申硕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的会议推荐并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审核;2021年10月,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功获批资源与环境、交通运输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60余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30余家单位联合养研究生180余名。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紧密围绕黄河国家战略设置招生培养方向,学科特色突出,平台、团队优势明显;交通运输学位点航空交通运输专业领域实现了山东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突破,填补山东省空白。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等4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落实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力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一二三十七”发展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开创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二.学院简介

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是在1995年创办的滨州师范专科学校计算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滨州师专计算机科学系(1998年)、滨州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4年)、滨州学院信息工程系(2013年)、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等发展阶段。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是学校最早招收本科专业的学院之一。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公共基础等6个教研室和计算机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电子电路、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信号与系统、物联网工程、传感器原理、创新创业、中心机房等实验室。拥有实验仪器设备2100多台套,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依托中心建设了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四个省级平台,以及滨州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学院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并获批滨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教授、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18人,出站博士后1人,硕士生导师6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滨州市优秀教师1人,在校学生1300余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星火计划研究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高教司和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60余项,主持市厅级及学校各类研究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为滨州市及周边地区完成软、硬件开发60余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学院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本科毕业生中有130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列全省高校同专业前茅。历年升本率位居同类高校前列。近年来,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比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近30余项,国家三等奖50余项,省特等奖提名1项,一等奖50余项,二等奖150余项,省三等奖300余项。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强,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及薪酬都是全校最好的学院之一。

学院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IT企业等社会各界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滨州市培训计算机人才万人次以上。近年来,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与中兴通讯、青软实训、达内集团等十多家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专业共建与合作。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全院上下将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进一步以开放的心态,更广泛地联合社会各界,开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学院的新征程。


三.招聘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学科。


四.引进条件

1.基本条件

政治素质高,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恪守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身心健康,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2.高层次人才

第一层次:在本学科领域研究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取得卓越成就的顶尖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

第二层次: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第三层次:学术造诣精深,在本学科教学科研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内外杰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第四层次: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有较大影响的青年拔尖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青年博士

具有良好的教育经历、较好的教学科研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特别优秀或急需的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A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取得突出的业绩成果,具有突出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发展潜力。

B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取得较高的业绩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发展潜力。

C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取得优秀的学术成果,具有优秀的发展潜力。

D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取得良好的学术成果,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五.引进待遇

1.第一、二层次人才:提供丰厚的年薪、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具体待遇面议。

2.第三层次人才:年薪50-120万元,安家费160-300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120-200万元、非实验学科40-60万元。

3.第四层次人才:年薪20-50万元,安家费130-160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60-120万元、非实验学科20-30万元。

4.青年博士:

A类:安家费60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20万元、非实验学科10万元。

B类:安家费45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20万元、非实验学科10万元。

C类:安家费35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20万元、非实验学科10万元。

D类:安家费30万元;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20万元、非实验学科10万元。

注:航空类学科研究背景博士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分别上浮10万元。

5.引进的博士人才,三年内享受七级副教授“岗位绩效工资”。

6.引进的A类博士可直接聘为校聘副教授。

7.学校设置“领军人才”“杰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三类特聘岗位,岗位津贴每年15万元-100万元,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竞聘至相应岗位。

8.引进人才业绩特别突出的,可跨层级竞聘至高级岗位,达到学校直聘教授、副教授条件,可直聘教授、副教授。

9.安排博士办公室,配备电脑;在科学研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创新团队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设备购置和科研用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10.依照滨州市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博士可连续三年享受滨州市生活补贴5000元/月(“双一流”建设、TOP200高校为7500元/月)。

11.引进人才配偶符合山东省人事调配政策的,按政策解决;属滨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滨州市原则上对口安置。

12.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申请就读滨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校协调滨州市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就读滨州学院附属小学,不受学区限制。

13.引进人才可根据滨州市政策拎包免费租住人才公寓,也可入住学校周转房。

14.引进人才在滨州市购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

15.符合各级人才工程入选条件的,学校将积极引荐,推荐成功后同时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16.入选市级及以上人才工程的,享受相应免费健康查体等医疗保障待遇。

17.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最高可享受滨州市200万元人才津贴。

18.引进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和高技能人才,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及学校有关规定兑现工资和薪酬待遇。

19.全职引进人员均为事业编制。


六.联系方式

1.王老师:0543-3196006 13905439268(微信同号) 

E-mail:haiyanw@126.com

2.朴老师:0543-3190095 18888290827(微信同号) 

E-mail:piaoming666@163.com

版权所有 © 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邮编:256600 电话:0543-3190095
网站管理: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鲁ICP备07012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