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办事大厅
书记邮箱
院长邮箱
|
学院主页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院史沿革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支部风采
  • 工会工作
学科建设
  • 学科概况
  • 领导组织
  • 学科方向
  • 学科队伍
  • 学科平台
人才培养
  • 本专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学团工作
  • 学生教育
  • 社团工作
  • 学生风采
  • 规章制度
招生就业
  • 招生工作
  • 就业工作
人才招聘
  • 招聘启事
  • 学院主页
  • 学院概况
    • 返回上一级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院史沿革
  • 师资队伍
    • 返回上一级
    • 教师风采
  • 党建工作
    • 返回上一级
    • 理论学习
    • 支部风采
    • 工会工作
  • 人才培养
    • 返回上一级
    • 本专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科学研究
    • 返回上一级
    • 科研平台
  • 学团工作
    • 返回上一级
    • 学生教育
    • 社团工作
    • 学生风采
    • 规章制度
  • 招生就业
    • 返回上一级
    • 招生工作
    • 就业工作
  • 人才招聘
    • 返回上一级
    • 招聘启事
关于做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核和提前结课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孙强强
发布时间:2024-04-30
浏览次数:277

转发教务处通知:

为加强过程性考核,规范考核管理,更好地发挥课程考核的评价、导向和激励作用,现就本学期期中考核和提前考核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期中考核范围和形式

1.课程范围

(1)课程教学大纲中,有期中考核要求的课程;

(2)加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公共课程教学,建议安排期中考核;

(3)加强学科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议对部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安排期中考核;

(4)其他需要加强过程性考核的课程。

2.内容范围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确定。

3.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遵循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形式可灵活多样,重点对学生掌握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等考核。

(二)考核时间

本学期期中考核原则上安排在第11-12周(5月6日-5月17日);提前结课课程的考核根据课程结课时间,由开课学院自行确定。公共课期中考核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第11周周末(5月12日);专业课期中考核时间由二级学院在第11-12周内自行确定,可利用课余时间,也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注意不得与公共课考核时间冲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计入正常教学时数,课堂教学顺延。

(三)考核要求及说明

1.具体考核课程

(1)期中考核课程由课程开课单位根据考核范围确定,具体期中考核课程确定后填写《期中考核计划(含提前结课课程)》(附件)。

(2)提前结课课程,建议结课后及时组织期末考核,并将具体考核计划填写至《期中考核计划(含提前结课课程)》,不需要再提交“提前考核申请”。提前结课课程完全按照期末考核要求进行。

2.考核命题和试卷

(1)命题。用试卷进行期中考核的,可根据需要命1套试题;提前结课课程,需要命A、B共2套试题。试题题量、题型、难易度等要求同期末考核。

(2)试卷印刷。期中考核试卷由开课单位负责印刷、分发,期中考核产生的试卷印刷等费用,在二级学院教学基本运行费中支出。提前结课课程的试卷由教务处负责印刷,请5月6日当天将提前结课课程试卷、试卷交接表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印刷完成的试卷拟于5月8日发放,具体时间电话通知。

(3)试卷存档。期中考核试卷参考期末考核试卷存档标准进行存档,按照考场记录单、考生签到表、成绩单、空白样卷一份、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按学号顺序排列的答题纸的顺序进行装订存档,不需装订试卷分析。提前结课课程的试卷保管及存档要求完全同期末考核。

3.考核安排

(1)考核时间和地点。公共课程期中考核时间、地点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专业课程期中考核时间由所属开课单位自行确定。期中考核和提前结课课程考核原则上在各单位分配的教室中进行。如有特殊需要,请提前与教务处教务科联系。

(2)监考教师。监考教师由学生所在学院安排,考场和监考要求同期末考核。

(3)考核安排表。根据考核安排,填写“课程考核安排表”(共享文档,工作群内公布)。

4.考核成绩

期中考核成绩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等要求,须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期末总评。期中考核课程的任课教师须及早通知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并告知学生期中考核成绩的使用方式。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自然基金委
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与科学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昌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邮编:256600 电话:0543-31900
笃 志 明 理 求 知 拓 新
山东航空学院公众号
信息工程学院公众号